- 經濟實惠的傳感器系統實現藻華實時檢測
- 來源:韓國科學技術研究院(National Research Council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) 發表于 2025/6/9

用于藻華檢測的低成本傳感器系統。圖片來源:韓國土木工程與建筑技術研究院(Korea Institute of Civil Engineering and Building Technology)
韓國土木工程與建筑技術研究院(KICT)成功開發了一種實時、低成本的藻華監測系統,該系統利用廉價的光學傳感器和新型標記邏輯,其準確性超過了梯度提升(Gradient Boosting)和隨機森林(Random Forest)等先進 AI 模型。相關研究成果發表于《環境監測與評估》(Environmental Monitoring and Assessment)雜志。
有害藻華(HABs)對水質、公共健康和水生生態系統構成重大威脅。傳統檢測方法如衛星成像和無人機遙感成本高昂,且不適合野外連續作業。
為解決這一問題,KICT 環境研究部的李在葉(Jai-Yeop Lee)博士團隊開發了一種緊湊的傳感器探頭,將環境光和陽光傳感器集成到基于微控制器的平臺中。該設備根據勒克斯(lx)、紫外線(UV)、可見光(VIS)和紅外線(IR)四個傳感器變量的實時讀數,將水面狀況分為 “藻類”“晴天”“陰影” 和 “水體” 四類標簽。
研究團隊使用支持向量機(SVM)分類器對傳感器數據進行標記,以四個輸入變量實現了 92.6% 的準確率。為進一步提升性能,他們構建了基于順序邏輯的分類算法,通過解讀 SVM 邊界條件,將準確率提升至 95.1%。

按建議的 logic sequence 的預測準確率圖。圖片來源:韓國土木工程與建筑技術研究院
預測準確率對比
當應用 PCA(主成分分析)進行降維,然后進行 SVM 分類時,準確率達到 91.0%。然而,在 PCA 轉換的 SVM 邊界上應用邏輯排序實現了 100% 的預測準確率,優于隨機森林和梯度提升模型,后者達到了 99.2%。這種方法表明,簡單性和邏輯性可以勝過復雜性,尤其是在受限環境中。
數據顯示,對 PCA 降維后的 SVM 邊界應用邏輯序列時,預測準確率達到100%,超越了隨機森林和梯度提升模型(均為 99.2%)。這表明,在受限環境中,簡單邏輯模型可能比復雜算法更具優勢。
李博士指出:“基于邏輯的框架表現出卓越的魯棒性和可解釋性,尤其適合在嵌入式系統中實時部署。在小樣本場景下,其性能優于集成樹方法,是野外微控制器(MCU)環境的理想選擇。”
該系統還通過多元線性回歸(MLR)模型量化葉綠素 - a(Chl-a)濃度(有害藻華的關鍵指標)。基于相同的四個傳感器輸入,該模型對 Chl-a 濃度高于 5 mg/L 的情況誤差率為 14.3%,證明其適用于實際野外監測。與復雜的非線性模型不同,MLR 模型可在低功耗設備上高效運行,且易于解釋和維護。
這項研究標志著經濟實惠的水質監測技術取得重大進展。通過結合低成本物聯網傳感器技術和高效的邏輯建模,該系統無需昂貴硬件或大量訓練數據即可實現藻華實時檢測,為資源有限的地區提供了可擴展的解決方案。
更多信息:Jai-yeop Lee,《基于低成本傳感器的藻華標記:支持向量機與邏輯方法的對比研究》,《環境監測與評估》(2025)。DOI:10.1007/s10661-025-13815-y
期刊信息:《環境監測與評估》
來源:韓國科學技術研究院
- 如果本文收錄的圖片文字侵犯了您的權益,請及時與我們聯系,我們將在24內核實刪除,謝謝!















